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红色广西

田汉:把剧场当做战场

发布时间:2021-03-25 浏览量:797 来源:广西党史网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武汉参加开展抗战宣传工作。1939年后在桂林主编《戏剧春秋》月刊,写了大量以反侵略为内容的戏曲剧本,有《江汉渔歌》《岳飞》等。1944年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组织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等职。

      抗战期间,田汉曾经4次来到桂林,通过戏剧宣传大力支持抗战。

      1939年4月,田汉第一次到桂林,率领平剧宣传队排演了许多新编和经过改革的剧目,如《新雁门关》《新儿女英雄传》等,演出内容新颖,鼓舞民心士气,而且作风为之一新。他们的口号是“把舞台当做炮台,把剧场当做战场”,以一种战斗姿态出现,给桂林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田汉第二次来到桂林是1940年春,只作短暂逗留,同当时任广西艺术馆馆长的欧阳予倩畅谈剧运和桂剧改革的问题。1940年秋第三次来到桂林时,田汉同夏衍、欧阳予倩、杜宣、许之乔等一道筹办《戏剧春秋》,由他担任主编。这个刊物在介绍抗战戏剧理论、提供抗战戏剧剧本、交流戏剧工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皖南事变”后的桂林文化运动处于低潮。当田汉了解到在桂林建立新中国剧社的意义和需要支持的时候,毅然带上老母亲和幼女,于1941年8月从南岳移居桂林,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戏剧活动的开展。

      田汉一住下,就立即投入新中国剧社的创建活动。他破例挂上导演头衔的《大地回春》演出,为新中国剧社打响了第一炮。身处秋声萧瑟的桂林,田汉感触很深,他创作的话剧《秋声赋》以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作背景,写一位诗人徐子羽在抗战中成长为坚定的人民作家的历史。为了及时提供剧本,田汉甚至是拿起铁笔直接在蜡纸上写起剧情来,这在创作史上恐怕是破天荒的。

      接着,田汉又为新中国剧社赶写了《穷追一万里》;和夏衍、洪深合作写出反映人民爱国热情、暴露豪门罪恶行径的四幕话剧《再会吧,香港!》;田汉还写了《黄金地带》《少年中国》两部剧本,以及活报剧《怒吼吧,漓江!》,历史剧《双忠记》《岳飞》《金钵记》等。田汉所写的剧本,在内容上富于战斗性,积极宣传抗战,尽力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黑暗。此外,田汉还写了不少有关戏剧方面的论文和文艺作品,如《抗战戏剧第七年》《关于当前剧运的考察》《病与朋友》《岩下纵谈》等,据不完全统计有四五十篇之多。

      1944年春,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为了进一步团结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投入抗战,总结交流戏剧工作经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戏剧运动的向前发展,田汉和欧阳予倩在桂林共同发起和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西南第—届戏剧展览会”,并亲自为西南剧展会写了《会歌》。通过这次剧展,检阅了救亡戏剧运动的成绩,推动了大后方的剧运,为中国戏剧运动史册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抗战后期,田汉还主持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的工作,他经常到各单位去作学术报告和演讲,使桂林的文艺运动在斗争中前进和发展。1944年7月,日寇压境,桂北吃紧。田汉挺身而出,组织成立了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发表了题为《怎样建立我们的心防》鼓舞人心的报告,并很快组织成立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队,开展街头宣传和募捐,积极支援抗战。

摘自《广西日报》2015年8月20日03版

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学基地
红色记忆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 时政热点
  • 领导关怀
  • 政策法规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150776818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