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英雄人物

朱达章

发布时间:2021-03-17 浏览量:802 来源:李杰 王王琳 潘兆仲 徐国纲
    朱达章(1912~1946年),原名熊绍踪,又名司徒华,广西桂林人,1912年生。其父在北伐时期,曾任上海市公安局长,达章是熊家的独生子,父母视若掌上明珠。他少时读过私塾,后随父母到广州就读。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州智用中学。在教师的影响下,他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如屈原、陶渊明、杜甫等十分尊崇。1930年,朱达章中学毕业,回到桂林,1931年秋到广西省立第三中学当国文教师。1932年春,到桂林县立女子小学当教员,1934年下半年,到兴安县中及其附中当教员。为了了解社会、体察民情,1935年春他到了梧州,找到在梧州硫酸厂当工程师的叔父,要求到他们厂作练习生。叔父说:“作练习生,要起早贪黑和工友一起劳作,工资低微,你受不了那般苦。再说咱家也不缺那几个钱。”朱达章回答说:“我作练习生,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和工友一起劳作,共享甘苦,磨练意志。”叔父见他坚持要去,便说:“你去可以,但每天劳作半天,其余时间休息和学习。”达章满口答应。他到厂后,每天和工友一起干活,拿同样的报酬。工钱到手,便送给一同干活的工友。工友们说:“熊少爷真是好人哪!”

    此后,朱达章又先后担任过印刷厂的校对、书店的店员、中小学教员、学校文书、广西大学图书馆和广西省立图书馆馆员等职务。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他利用有利条件,博览群书,尤其精心研读了中国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在文学艺术上有了较深的造诣。这期间,他常写一些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例如,他在一篇作品中写道:

    “我爱倒提着短棍,到朱门之下,悄悄看人忙乱的脚印,要从那上面体味一些欢喜或一些悲哀,来认识每个脚印的身世。

    “我爱在雨夜,到静僻的陋巷,等待文人的弦音。……我爱沿着竹林,行走凸凹的小路,到那有街灯的地方。”

    当时,《桂林日报》社有一位编辑叫洪雪村,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从来稿中,发现朱达章有爱国思想,便以商谈修改稿件为名,约朱达章到编辑部。两人见面后,谈得很投机,建立了友谊。洪雪村常对朱达章讲述救国道理,推荐一些进步书刊给他阅读,使朱达章受到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1936年春,洪雪村绍朱达章到桂林书社作编辑。在书社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朱达章思想进步很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决定投笔从戎。这年夏天,朱达章参加了驻在桂林的第四集团军,在政训处任中尉服务员。不久,升任上尉宣传部主任。这期间,他以笔作刀枪,经常写诗,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众疾苦,抒发个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1937年底,朱达章到达武汉以后,以司徒华为笔名,将他近两年来的诗作结集出版,取名《秦琵》。在诗集的序言中写道:“年来由于生活的推打,人变得笨滞,情绪也几乎干枯了。我的思想好像压在许多古故的大石下面,情绪似蛛网。”反映了他的思想苦闷和压抑,表达了他对新生活的渴求。

    不久,朱达章同他的好友洪雪村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要求赴延安学习或工作。此时,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刚开始,办事处需要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友军作统战和政治工作。决定派洪雪村到桂系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一七一师政训处任秘书,负责该政训处我党地下工作。由于朱达章的父亲是一七一师师长的老相识,也动员朱达章到该师工作。1938年春,朱达章到一七一师担任了政训处少校组织科长。从此,他配合洪雪村在该师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当时,师政训处组织集训队,训练连和连以下的军官。朱达章以组织科长的身份,给学员讲课。他借此机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教育下级军官,收到良好效果。同时,他亲自领导师政训处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编写抗日剧目,在全师驻地巡回演出,对激发士兵的抗日热情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朱达章家庭的社会地位较高,部队的一些中层军官都很尊重他。洪雪村根据他的这种有利条件,安排他在部队军官和地方士绅中开展统战工作。有一次曹旅长设家宴请客,要他作陪。朱达章见来宾都是地方名流,便含蓄地谈论当前中华民族灾难,把话题引向抗日救国方面来,激发了一些开明士绅的义愤。他们怒斥不抗日的将领,对曹旅长教育很大。宴罢,他对达章说:“少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堪称我等师表。”

    1939年年春,经洪雪村介绍,中共一七一师地下党组织秘密吸收朱达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朱达章入党后,精神振奋,更加积极地进行工作。不久,他所在部队进驻安徽。他便经常和师的参谋长以及旅、团长联系,了解日寇和国民党军队的活动趋向,及时通过党的地下工作者,报告驻当地的新四军,以便做出对策。

    当时,师政训处主任李某,是国民党的顽固分子。他经常向宣传队员灌输反动思想,并诬蔑新四军不打鬼子,专和友军制造摩擦。朱达章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组织科长的合法身份,针锋相对地向宣传队员讲述新四军在各个战场打击日寇的事实;揭露有些国军表面打着抗日旗号,背后却和日本人勾勾搭搭,制造和新四军的摩擦。教育他们认清形势,明辨是非,敢当抗日促进派。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效育和朱达章等人的影响下,宣传队的青年们普遍提高了认识,多数人于1939年底参加了新四军。

    政训处内,以主任李某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分子,和以洪雪村、朱达章为首的进步力量,斗争日益激烈。李某为了取得师长的支持,竟以辞职要挟。洪雪村、朱达章针锋相对,也说有人掣肘,不好工作,提出辞职。师长不便公然偏袒李某,只好装作和事佬,对两方进行挽留。后来党组织因洪雪村目标太大,将他调出一七一师。1939年底,朱达章同其他地下共产党员、宣传队的大部分进步青年,也遵照上级党委的决定,撤离一七一师,进入准南边区根据地。

    1940年3月底,朱达章被任命为溆县政府秘书,兼任县府党团书记。在这段工作期间,他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县长的布置,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吸收本县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三分之一的人,参加政权机关。大事主动和他们研究商量,让他们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从而促进了各阶层人民团结,推动了本县工作的开展。在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中,他负责起草政府命令,规定实行三七分成、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等政策,扩大了党的影响,维护了广大贫雇农的利益。此外,他还主动担负夜间保卫工作,握着手枪,到处查哨。听见枪声,立即驰往。他的那种胆大心细、辛劳忘我的革命精神,受到各方面人士的赞扬。

    1940年秋,朱达章被调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任秘书。翌年初,他所在的部队编入新四军第二师,他又调任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同时负责二师文委会的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宣讲当时抗日形势和党的任务,鼓舞指战员的斗志,并领导开展各种形势的文化活动,活跃部队生活。他大力组织宣传队编写和演出文娱节目。在行军时,他不仅安排宣传队沿途进行宣传鼓动,并且自己也常常和战士们走在一起,或讲英雄故事,或唱戏曲,或说笑话,使大家忘了疲劳,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1943年春,朱达章奉调到淮南津浦路东参加区委工作。是年秋,调苏北灌南华中党校参加整风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普遍真理的认识。

    1944年秋,朱达章参加了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组织的一个研究班于,他分工重点研究民兵问题。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他写了一篇有关民兵工作的论文,印发各地,受到重视。

    1945年春,朱达章奉调到华中建设大学任教授兼教育系副主任。他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在师生中大力提倡发扬艰苦奋战、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节衣缩食,因陋就简,自己动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他们自搭茅屋,或借农舍、庙宇作课堂,以木板或膝盖当课桌,以笔记代课本,克服种种困难,使同学们坚持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他坚持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教育并重,使学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1945年冬,朱达章改任预科部主任兼总支书记。预科部是进入本科部的准备阶段,设置《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论联合政府》、《论人生观》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常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解决理论和学员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

    朱达章在领导预科部工作期间,任劳任怨,谦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师生中享有极高的威信。

    1946年,建大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新四军军部进行战略转移。3月4日,他们自淮阴开始北上。在10天的行军过程中,朱达章处处关心爱护同学。他脱下大衣,给衣服单薄的同学御寒,把自己的马让给体弱的同学骑。行军中,人们常常听到他对年小体弱或脚被扭伤的同学说:“累了,不要硬撑,坐牛车吧;脚扭伤了,涂些松节油,很快会好的。”有一天黄昏,他们到达吴集镇,正遇滂沱大雨。朱达章组织人员给同学们找到住处,让大家围着被子取暖,他却头戴斗笠,站在村口等牛车,接掉队的同学。同学们见他全身淋得湿漉漉的,感动地说:“朱主任这样关心我们,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1946年3月14日,朱达章同华中建大600多名师生一起,到达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省府驻地山东临沂,被安排在城东25里的田家黑墩等村庄。

    1946年4月,上级决定,将华中建设大学合并于山东大学,校址设临沂城。朱达章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书记兼教务长。学校设政治、经济、文艺、教育等系及财经、合作等训练班,一处附属中学,共约2000人。

    两校刚刚合并时,百绪待理,朱达章遵照华东局指示,十分注意党内外的团结和原两个学校的师生间的团结。他严于律己,任劳任怨,时时关心并主动团结党外人士。对原来两校的师生他同等对待,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使原两校的师生共同团结前进。

    经过一段努力,山东大学的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朱达章和学校其他领导成员在认真研究并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后,于1946年5月4日晨,举行全校师生大会,庆祝两校合并和正式开学。新四军军长陈毅、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华东局宣传部长彭康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们要求师生要发扬民主,提高信心,战胜各种困难,把山大办成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大学。努力培养人才,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大会结束后,朱达章立即召开了各系、部的辅导员等党的工作者会议,要求各总支、支部把陈军长的讲话在党内认真贯彻。接着,他配合校长参照陈军长的讲话精神,同各系主任、教授、教务科拟定出各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确定各系共同必修课有《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历史》、《数学》等。专业课:政治系开设《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解放区政治建设》等课程;经济系开设《政治经济学》、《中国农村经济》、《解放区经济政策》等课程;教育系开设《教育概论》、《教育思潮》、《教育行政》、《乡村教育》等课程;文艺系开设《文艺理论》、《文艺创作》、《文艺政策》、《戏剧表演艺术》等课程。并规定在教学中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系、经济系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教育系、文艺系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上述工作,同学们学习热情普遍提高,出现了勤奋探索、刻苦砥砺的空气。

    为了使学生能直接参加劳动,增强劳动观念,学校在沂河东岸开恳一片荒地,作为劳动基地。朱达章常常拖着瘦弱的身体,抽时间和师生们一起来这里参加劳动。当时,有些城市来的青年厌恶劳动,认为赤足是不文明。朱达章便结合自己亲身体会,向他们进行教育。他说:“我生在桂林,长在广州,过去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参加革命后,补上了这课。我们参加劳动种菜,不仅为了改善伙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改造自己的思想,真正做到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自觉地参加劳动行列。过去轻视劳动的,也慢慢习惯了。

    在朱达章和他的战友们呕心沥血、辛勤培育下,山大的学生绝大多数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长为党政军的重要领导干部,也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当年山大学生刘鸣回忆说:“朱教务长奋斗近十年,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才的宣传家,又是青年学生敬爱、崇拜的导师!”

    1946年7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七·七”9周年宣言,提出“反对内战,坚持和平”的口号。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山东大学党委于7月7日在鲁南县汀水镇外大树林中,隆重举行纪念“七·七”反内战大会。朱达章在会上作了长达6小时的报告。他首先概述8年抗战的经过,分析了抗战中两条路线的斗争。接着指出:从去年“七·七”到今年“七·七”,是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独吞抗战果实的一年,也是两条政治路线斗争最尖锐、最紧张的一年。他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一年来国民党反动派,采用各种手段,阴谋独吞抗战果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地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与自卫。最后他说:“在内战危机空前严重的今天,学生们应紧急行动起来,反对内战,要加紧学习。学习百年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经验教训。发动一切人民力量,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

    朱达章由于废寝忘食的工作,身体日益消瘦,当时又患胃病,因此报告到了下午时分,身体已经很疲劳,不住地冒虚汗,嗓音也有些沙哑了,但他的精神,仍是那样的饱满。报告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具体而雄辩地阐明了真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他们忘了擦汗,忘了疲累。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感到极大的愤慨,全体一致通过了反内战通电。内容是:“(一)国民政府立即宣布东北无限期停战,并重申全国停战令,立即撤退一切进攻解放区的部队,恢复一月十三日停战令的状况;(二)彻底实行三大协定和四项宣言;(三)要求美国立即停止一切军事援助,并立即撤退一切驻华美军。”

    1946年7月,朱达章到省府驻地———临沂县册山区后村汇报工作,被安排在后村东头省府招待所里。22日下午,他与省民政厅副厅长、山大政治系主任宋日昌研究工作,一直到天黑。9时左右,天正下着濛濛细雨,他拿着一支蜡烛照明,只身返回招待所。途中,忽然窜出3个歹徒,用绳子从背后勒住他的脖子,气绝身亡,时年34岁。

    朱达章任劳任怨地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他决心创造一所新民主主义的高等学府,但他的宏愿尚未完全实现,就被敌人暗害身亡。他的死是教育战线上的重大损失。朱达章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学基地
红色记忆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 时政热点
  • 领导关怀
  • 政策法规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150776818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