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红色精神

依靠群众是百色起义精神的基石

发布时间:2021-08-27 浏览量:726 来源:右江日报
      百色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在右江地区的伟大革命实践诠释了依靠群众的深刻内涵。依靠群众成为百色起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色起义精神的基石。

      邓小平、张云逸等正确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的右江地区做为革命武装斗争的立足点,充分相信和依靠当地壮族、汉族、瑶族等民族群众,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族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取得了百色起义的胜利并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扎根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一次光辉实践。

      依靠群众,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在左右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注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他在1931年4月29日写给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里,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体会和教训。在报告里,62次提到“群众”一词,多次提到“发动群众”,强调“如果不注意用正确路线来发动群众,群众的情绪是不能保持下去且易走到失败情绪上去的。”“过去七军的中心错误是处处以军事为中心来决定一切问题,不是以群众为中心来决定一切问题的错误路线,结果常常是处在被动地位。”这一报告体现了邓小平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及群众情怀。

      依靠群众,就是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邓小平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与群众同甘共苦,真诚交往,把党的关怀带给群众,倾注深情帮助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依靠群众,就是要发动群众、引导群众。邓小平、韦拔群注重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9年10月,邓小平到达百色后,迅速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在会上,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他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使人民群众更加明确武装起义对推翻旧政府,建立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以及打土豪、分田地、改善工农生活的意义。

      依靠群众,就是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红七军前委和右江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各族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实现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密切了党群关系,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他们谋利益的,因此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主动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积极参加红军,为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翻开历史,我们了解到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许许多多“依靠群众”的具体举措。

      在政治上提出民族平等的政策,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参加革命。百色起义前的右江地区,民族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各族群众关系不融洽,各民族政治地位不平等,工农群众没有政治地位。1929年10月,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提出瑶族与壮族等其他民族一样,可以平等的参军、上学受教育等规定,第一次较为明确的、全面地提出了瑶民与其他民族政治上平等的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的实践创新,极大地鼓舞各民族群众,激发工农群众革命的热情。

      在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实现了各族群众“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目标。百色起义前后围绕土地革命颁布了各项符合右江地区社会实际的纲领、各项方针政策,各族群众第一次享受到了民族平等的权利,实现了经济翻身。左右江地区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对土地的要求程度不一,邓小平强调分配土地的方案要从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办法均要经过全乡群众大会或代表会议决定”“瑶民不愿下山,则分山地给他们”。由于工作的细致入微,右江地区农村出现了“分田又分地,没有谁争论”的良好局面。

      在宣传鼓动群众过程中,注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右江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水平不高,邓小平、韦拔群等从实际出发,创办学校、开办夜校,成立戏社、游艺团体,设立阅报室、图书室等,开展识字运动,以少数民族群众擅长的、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山歌、粤曲、大众诗、标语、漫画等开展宣传工作,宣传革命道理,同时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水平。

      在工作中严肃群众纪律,严处侵犯群众利益行为。如右江地区土地革命后,邓小平与雷经天等同志从平马出发,一路检查了恩隆、思林、向都等县党员干部分配土地工作的情况,发现个别党员干部存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去做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以拍脑袋的方式主观随意地分配土地,严重脱离了群众,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邓小平严肃批评了这些党员干部。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交往中,左右江地区各族群众同邓小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左右江地区,邓小平经常一身壮家装束: 戴竹笠帽,穿勾勾头草鞋,奔走在壮乡的各个村落,和群众拉家常,谈风土人情。对受苦最深的农民,邓小平侧重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访贫问苦时,发现农民房屋破漏,就拿出个人的伙食费予以修缮。邓小平与各族群众同甘共苦,在群众中树立共产党员的威信,团结、教育了广大群众。

      百色起义精神中“依靠群众”的内涵,有着很深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启示。

      启示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盼点,多谋民生之利。百色起义时期,各族群众正是在百色起义和之后的新政权建设生动实践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各族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者,才真心实意地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今天,精准扶贫进入到攻坚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启示二:党员干部应廉洁自律,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表率。作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在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韦拔群等对革命队伍内出现的腐败分子严惩不贷,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良好形象。今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启示三: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百色起义期间,坚持兵运与农运的结合,充分发挥士兵和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成功取得起义的胜利。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的变化,群众工作和过去相比较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问题,常常会碰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的困难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干部没有真正树立干部群众平等的思想,没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今天,重温百色起义的光荣革命历史,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张正华

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学基地
红色记忆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 时政热点
  • 领导关怀
  • 政策法规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150776818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