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英雄人物

张熙和

发布时间:2021-03-09 浏览量:811 来源:中共梧州党史人物传:第一辑
    张熙和,1938年秋在梧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西学生军团中共总支委员,《曙光报》社中共支部书记,《曙光报》总编辑、副总编辑,中共兴业县特支书记,中共兴业县委委员,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宣传部长,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政治委员等职。他一生怀着伟大的革命理想,以坚毅不拔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革命烈士。

    张熙和,曾化名黄超森,笔名过缓、之若。1917年9月13日出生于郁林县大新乡(今玉林市玉林镇)一个小手工业家庭。兄弟3人,张熙和为长。他自小就是一个爱打抱不平,意志刚强的人。他家门前是邻村孩子上街必经之道,街上有两个顽童常对过路的孩子强收“过路钱”。张煕和知道后,便出面组织孩子们把顽童拉到家长面前评理使顽童敛迹。

    张熙和因为家庭经济困难,11岁时才入西关小学(今新民小学)读书。他天资聪明,学习认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初小未毕业就考上十甲高小。高小只读了3个学期,又于1933年春,以优异成绩考进玉林县立初中。课余时间,喜欢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尤其是《生活周刊》发表的全国各地抗日救国运动的报告文学,总是一口气读完,他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萌发了反帝爱国思想。

    1936年春,奉广西省政府之令,玉林初中毕业班学生集中北流县新圩军训。在6个月的军训期里,张熙和接触来自各县的进步师生,有机会看到《哲学的贫困》、《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等社会科学书籍以及抗日书报,使他进一步确立抗日救国、献身民族的思想。一次他回到家里,在一块小木板上写一个“国”字后,又抹去右上方的一角,拿给大家看。众人不得其解,张熙和说东北三省已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就象缺了一个角的国字。他的宣传使大家深受教育。

    军训结束,广西省教育厅统一命题考毕业试,张熙和以优异成绩于1936年直升设在梧州的广西大学附属高中(1937年7月改为广西省立梧州高级中学)。

    张熙和进梧州高中读书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全面侵略我国时期。梧州人民抗日救国情绪十分高涨,在中共梧州党组织的领导下,文化生活合作社、民众唱歌团、救国话剧社等抗日群众团体纷纷成立,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文化生活合作社是中共党组织通过学生自治会建立的团体,由广西大学、梧州高中的学生筹集资金开办,有共产党员和进步同学参加;出售的多是内容进步、革命的书刊,每天来看书、购书的人很多,它指引不少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张熙和加入了几个团体,还是文化生活合作社的积极分子。

    到了晚上或星期天,张熙和与同学们在书社互相谈论着各校抗日救亡工作的进展情况,讨论问题。期间,张熙和阅读了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李公朴、柳堤主编的《读书生活》、薛暮桥主编的《中国农村》、艾思奇著的《哲学讲话》(后改名《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他学习认真,每读过的文章都划满圈圈杠杠,书头写满评注和提示。他常说:“读书要致用,谈理论,要行动。”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东北抗日联军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全国人民发起募捐支援前线的报道,他便参加节约一天伙食费的募捐。他读了一些呼吁人民投身抗日救国的文章后,便立志做个新闻记者,用革命的笔写出感人的文章,唤起人民的革命斗志。

    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广西大学和梧州各中学学生4O00余人举行纪念大会和示威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沿途高呼:“反对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市人民团结起来支援军民抗日救国!”他们还激动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救亡的声浪震撼全市。突然,几个“军警”拿着水龙头对游行队伍射水,一些“军警”则上去殴打学生,引起了街道两旁观众的指责、咒骂。仔细一看,又不禁哑然失笑。接着,是群众和游行队伍高呼口号,场面更加壮观。原来,这是张熙和与同学在游行中演出的独特街头剧。他们是梧州救国话剧社的演员,表演起来,形象逼真,使一二九运动情景再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张熙和、袁承洋、杨熙江等还组成艺术队,卖唱募捐。他们到大酒家,到人多的地方,就地借一桌一凳,琴声一响,就算开台。一曲过后,张熙和就拿出募捐签名簿,边收钱边签名。义演的钱,全部寄往抗日前线。

    张熙和还经常和同学深入学校附近的农村、工厂、军队驻地进行宣传。一天晚上,他带低年级的梁良同学到梧州三角嘴一家工厂,对驻厂的国民党一个连士兵演讲,呼吁全国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张熙和的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做得很出色,他以学生自治会宣传股长的身分,组织梧州话剧社合唱队,创办《救亡》、《剧评》等校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人民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他的文章立论正确,文笔犀利,激发了很多同学走向革命。1937年暑假,张熙和组织梧高学生回乡救亡宣传工作团,在玉林、北市、蒲塘等地展开抗日宣传工作,出墙报、散发传单、演讲、演街头剧。张熙和曾与杨佩玉同演《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使玉林抗日救亡气氛更加浓厚。

    实践中,张熙和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和希望,从而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他自觉地、积极地靠拢党组织,要求加入党组织。经过梧州高中党组织的教育培养,1938年秋由黄廷机、吴家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广西也有被日军入侵的危险,形势极为紧张。桂系当局为了保住广西,决定招收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中共广西省工委决定发动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学生军,以便在学生军中起骨干核心作用。张熙和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学生军,编入第二团。

    1939年1月,广西学生军全部集中桂林进行短期训练后,第二团即开赴桂平继续训练。在训练期间,张熙和等中共党员认为,为了同各队保持联系,互通情报和宣传形势,传达中共的意图,推动抗日救亡工作,很有必要创办一份报纸。经张熙和建议,报纸的名称就定为《宣传导报》,1939年6月15日改名为《曙光报》正式创刊。由张熙和担任主编,肖光保兼任曙光报社社长。

    学生军的任务是宣传群众、组训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抗战。这就需要用新闻电讯宣传抗战的形势,而当时报社没有收录电讯设备,这是一大难题。后多方探知,国民党桂平县党部有一台收音机,并了解到县党部书记粟俊士是肖光保的老搭档,于是便通过肖光保出面介绍,由张熙和到县党部去收录电讯。他不畏困难,每隔一天摸黑跋涉前去收录。有一天晚上,他在调频中忽然听到延安新华社的声音,他禁不住内心的兴奋,一时狂欢地跳起来。此后,他每次去收录新闻时,都秘密收录了新华社的新闻,回社后巧妙地改写见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党的宣传。

    1939年1O月,日军入侵桂南,《曙光报》随团部迁至玉林,社址设于张熙和家里。张熙和回到玉林,即与无线电爱好者李世森商量,由李买回电器零件,日夜不停地装配了一架单管直流的耳机收音机,可以听到延安新华社的广播,使《曙光报》在消息来源方面,比当地任何报纸都来得快。

    1940年2月18日早上,玉林城里谣传“我军收复北平、天津、南京、汉口、广州、南宁”,“日本天皇自杀”,“日本米内光政下台”,“汪精卫飞返重庆”……居民到处燃放炮竹,欢呼“胜利”。《曙光报》的负责人感到很惊奇。因为他们在收听到的新华社电讯里,对此并无只字谈及,因而断定这是谣言,投降派制造这些谣言目的是诱使中国军民松懈斗志,停止各种备战支前工作,以便于日军在桂南的军事行动。张熙和立即组织力量回击,除在《曙光报》发表辟谣文章外,还在南街十字路口的墙上贴墙报,指出所谓“胜利消息”纯属造谣,希望国人不要上当受骗。玉林区专员王景宋看到《曙光报》不但不登他认为的“特大喜讯”,反而在街头高贴墙报和在报上发表辟谣文章,大为恼火,勒令报社负责人靳为霖、张熙和、苏上华3人到专署检讨。该官员质问:“《曙光报》为什么与政府作对,居心何在?”张熙和等据理反驳,说:“报纸宣传要以事实为依据,我们所收的电讯中,对所谓的胜利,并无只字谈及。现在政府对谣言不追查,反而责怪我们辟谣,太不应该了吧!”该官员理屈词穷,但仍气势汹汹地说:“以3天为限,如证明并非谣言,你们就考虑《曙光报》能不能再办下去了。”张熙和毫不示弱回答说.“如果胜利是事实,我们的《曙光报》就自动停刊,否则,政府也应由此好好地吸取教训了。”3天过后,事实证明《曙光报》辟谣做对了。《曙光报》声誉大振,深得广大读者和爱国人士的赞扬,张熙和更受人敬重。

    1940年春,整个桂南战局已呈相持状态。5月,学生军奉命全部集中到隆实县下颜圩进行整编,整编后缩编为一个团,称广西学生军团,《曙光报》作为学生军团的机关报继续办下去。下颜整编时,学生军团成立了中共总支部,曙光报社成立党支部,张熙和任总支委员兼曙光报社党支部书记。他培养发展了苏上华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11月,日本侵略军从南宁撤退。曙光报社迁到南宁,改为铅印出版。翌年8月,学生军解散,经过争取,《曙光报》改为国民党军第十六集团军的报纸,总编辑由黄汉杰担任,张熙和任副总编辑,苏上华任经理。由黄、张、苏组成社论委员会。十六集团军总部管辖的《曙光报》实际上是中共掌握和领导的舆论阵地。

    调整后的报社,张熙和主要负责写社论和政论文章。他随军至邕钦沿线采访,就沿途所见,发表了一些专论,用事实来说明日军的凶横残暴。他的文章立论正确,立场鲜明,文笔犀利,可读性强,很能吸引读者。在重大的事实报导方面,张熙和讲究策略,注意技巧。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央社颠倒是非,读者都想知道事实真相,《曙光报》便通过转述外电和国内民主人士对时局的谈话,把真相巧妙地透露出来。6月22日,爆发了苏德战争,在南宁的国民党报纸,只发一则简短消息。《曙光报》将延安、香港等地的消息,用“本报香港特电”在第一版作详细报道。张熙和还赶写社论,指出德军狂妄的东进,必然会遭到苏军的坚决抵抗,促进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实际形成,最后胜利必属苏联和民主阵线;社论号召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曙光报》的报道,震动了整个南宁市,报纸出版后,一再加印到一万多份。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当苏德战争爆发后,一些反苏反共的人,认为日本必然北进,以形成东西两面钳形攻势,迫使苏联腹背受敌而亡。而《曙光报》负责人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由张熙和执笔发表了《日寇的新动向》专论,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最大的可能是南进而不是北进,希望国人给予高度关注。后来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连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和其他高级将领都一致佩服《曙光报》的预见性。当时,进步的读者评论说:“北(桂林)有救亡(日报),南(南宁)有曙光(报)。”

    1942年7月,桂林发生七九事件后,张熙和接受党组织指示,和杨佩玉以旅行结婚为名撤离南宁回到玉林。经玉林特派员吴家宜指示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在群众中办学校,办农民读书班,传播革命思想,培养和发展党的力量,先后吸收吴业伦、吴业璋入党。

    1944年9月,张熙和任中共兴业县特支书记。10月,中共兴业县委成立,张熙和当选县委委员。其时,梧州、平南相继沦陷,桂东南成为敌后。10月2日,在中共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的具体领导下,在贵县木格社塘村瓦窑,召开了桂东南地区各县中共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工委的八月决定,决定以“一切为了保卫家乡,为开展游击战争而斗争”为当前的行动方针,成立了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主任黄彰,副主任吴家宜,张熙和任宣传部长。1945年2月,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成立,司令员李云蒿(李新毅),张熙和任政治委员。

    张熙和作为兴业县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许多党的文件、传单、小册子都是他亲自起草刻印的。如《告民众书》、《告原广西学生军同志书》、《抗日救亡十大纲领》等,痛斥日军的罪行,号召各界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团结一致,为“消灭倭寇,建立自由和平等之三民主义新中国”而贡献力量。

    张熙和在起义筹备工作中,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进行上层人物和开明绅士的统战工作。对于上层人物和开明绅士,有条件和可能争取同情支持的,积极去争取;有条件和可能争取中立的,积极地去做工作,争取其中立,以孤立顽固分子;对于那些坚决反对发动群众抗日的,则坚决给以打击。

    1945年3月2日,张熙和和李云蒿等发动了桂东南兴业武装起义。次日,起义部队司令部在塞德村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成立兴业抗日自卫军和抗日民主政府。会后,起义部队先后攻下仁厚、葵阳、铁城、城隍4个乡公所。后因敌强我弱,退守榜山,转战六硍。3月17日,起义队伍在博白和玉林交界的双凤、罗田一带山区遭受顽军残酷的围剿,除部分队伍突围外,张熙和等人不幸被俘,当天张熙和被国民党博白县自卫队枪杀于罗田乡南山岭上,时年仅28岁。

    主要资料来源:

    (1)郑德庆《张熙和》。

    (2)陈业怀《曙光照耀浩气长存——张熙和烈士传略》。

    (3)《党在广西学生军》。

    (4)《中共广西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学基地
红色记忆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 时政热点
  • 领导关怀
  • 政策法规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150776818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