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英雄人物

黄昉日

发布时间:2021-03-03 浏览量:617 来源:广西红色历史文化
    黄昉日,乳名日紫,学名汉杰,是红水河哺育出来的众多优秀壮族儿女中的一位。

    “时代楷模”

    1902年冬,黄昉日出生在红水河上游的广西东兰县块石乡环高屯村的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时,就已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家里,赤贫如洗,就是避风躲雨的旧茅屋仍四处透风。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10年,目不识丁的父亲与当地一豪绅签约做生意,受骗上当,吃了大亏,家中仅有的一点糊口的田地也被迫卖掉,昉日的三个弟妹由于饥饿寒冷相继夭折。翌年春,在昉日的央求下,吃够不识字黄连苦的父亲勒紧裤带将昉日送进私塾读书。在学堂里,昉日发愤学习,成绩优秀。回到家里,他尽力帮助父母亲做些家务和农活,空闲时间常去听老人们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1916年,韦拔群在东兰发动民众,声讨袁世凯,并招募100余名志士赴黔参加讨袁战争。这些事情对年幼的黄昉日有着很深的影响。

    1917年,黄昉日以优秀成绩考入武篆育才高小就读。这时,韦拔群返回故乡东兰,组织革命同盟,宣传救国救民思想,在苦难深重的壮乡点燃了反对军阀、反对土豪劣绅、反对贪官污吏、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烈火。韦拔群寄回和带回的盖有“愤不平”印记的《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也在学校流传。血气方刚的黄昉日深受教育和熏陶,加之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说话做事有条不紊,很得同窗的敬爱和老师的器重,在第二学期他被大家推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会长。

    1922年8月,韦拔群带领数百名农民来到当地大土豪杜八家院,清算其侵吞育才高小建校款的罪行。黄昉日作为育才高小的学生代表,积极参加这一斗争,他愤然走到杜八面前,指着杜八的鼻子厉声谴责道:“快把贪污建校公款吐出来,一个也不能少!”杜八见群情激奋,农民和学生个个摩拳擦掌怒不可遏,只得老老实实当众认罪,退出了全部赃款。这次清算斗争的胜利,使黄昉日初步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力量。

    1924年,东兰县的革命斗争暂处低潮,韦拔群等被通缉而出走广州;韦拔群的战友、小学教师韦界城被反动县长逮捕、杀害。反动校长韦立品趁机贴出新校规,禁止学生宣传进步思想……黄昉日极为悲愤,以东兰县高等小学学生自治会长名义,发动组织该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反动县长的残暴行径,同时开展驱逐反动教师杜杰(杜八的侄子)的斗争,并当面撕下“新校规”,据理与校长论争。接着,他带领高班同学远足凤山旅行,沿途宣传“五四”精神和农民革命思想,开明的凤山县教育局长有感于他们的行动,特意赠送锦旗一面,上书“时代楷模”四个大字予以激励。

    黄昉日的行动,大大激怒了育才高小学校反动当局,在1925年以“聚众闹事,侮辱师长”的罪名,将黄昉日开除学籍。然而,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同年7月,黄昉日以较好的名次考取南宁省立一中;次年初,他又带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考取了设在南宁的由国民党左派俞作柏任校长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这时,广西已开始实施国共合作,南宁也开始建立共产党组织,韦拔群也从广州农讲所回到了东兰,并在武篆的北帝岩(后取名为“列宁岩”)开办了以他为主任的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起农会和农军,农民运动在东兰又蓬勃发展起来。在南宁军校学习的黄昉日不断得到从家乡传来的好消息,心里非常高兴。利用寒假回乡的机会,他约同好友陆浩仁前去参观,且对韦拔群说出想转回东兰参加农讲所的学习。韦拔群耐心地启发、开导他,劝他利用有利的学习条件,安心勤奋学习,提高军事、政治水平后再回去。黄昉日不辜负韦拔群的期望,他回到南宁军校后,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孙子兵法》,并经常邀集进步同学到操场上,在月光下学习和讨论《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向导》等革命书刊,从而为他以后投身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跟拔哥干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桂系军阀亦步其后尘,在广西大批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南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一片血雨腥风。黄昉日看清了反动派的狰狞面目,决然罢学还乡。他找到几位在南宁其他学校学习的家乡好友,说道:“革命面临如此大难,我们还求什么学?走,回东兰跟拔哥干去!”于是,他们相约回到了家乡。

    韦拔群见到黄昉日,非常高兴,立即安排他担任块石乡农民自卫队队长。这样,黄昉日在南宁军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派上了用场,他把自己学到的军事知识传授给农民自卫队队员,认真细致地教他们操练,并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

    走上前去啊!

    曙光在前。

    同志们奋斗,

    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

    勇敢向前,

    稳着脚步;

    要高举着我们的旗帜,

    我们是工人和农人的少年先锋队!

    革命歌声,阵阵响彻壮乡山野;刻苦操练,吓得敌人心惊胆颤。尤其是革命的道理,在自卫队员心中深深地扎根,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黄昉日的率领下,块石乡的农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1927年7月,韦拔群在武篆育才小学开办第三届农讲所。黄昉日接到入学通知书,他高兴得彻夜未眠。为表示为贫苦农民争取光明和幸福的决心,他从此改名“昉日”。在农讲所里,他既当学员,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农民运动等革命理论;又当教员,热情地辅导学员学习军事知识和操练,成为韦拔群的得力助手。

    在农讲所学习期间,正逢新桂系军阀派遣黄明远营进犯凤山县农军。韦拔群率领农讲所100多名学员,前往凤山县社更乡支援农军阻击敌人。黄昉日英勇地参加了这次阻击战,主动当韦拔群的参谋,侦察敌情,捕捉战机,着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结束后,这届农讲所学员因经受实战考验而提前结业,黄昉日和陆浩仁由韦拔群派往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奉议县仑圩一带协助开展农运工作。

    是年9月中旬,黄昉日和陆浩仁到达仑圩。这时,余少杰和黄治峰等刚领导当地农民发动了仑圩暴动,由于震惊了敌人,反动县长正派遣军警镇压、“围剿”。黄昉日和陆浩仁毫不畏惧,或扮成卖柴人,或装成木工、泥水工,走村串寨,访贫问苦,与当地农运领导人取得联系,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其足迹遍布周围十多个乡村。在他们的艰苦奔波下,这些乡村的农民协会和农军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同年冬,黄、陆两人接到韦拔群的命令,从仑圩回东兰武篆汇报工作。两人各扛着一条竹扦,装成挑柴禾的农夫。可是,当他们将走过长冈岭时,突然路旁窜出几个民团团丁,不由分说,就把他俩捆绑起来,押解到巴造团防局。局董黄冕丹是黄昉日的同族叔辈,便以叔父身份劝他俩“改邪归正”。昉日怒斥道:“你是黄家的败类,民众的吸血鬼,军阀的狗奴才,你不配做我的长辈……”并把递过去的酒泼在黄冕丹的脸上。黄冕丹恼羞成怒,下令严刑拷打他俩,并扬言送县衙报功。当天深夜,黄、陆两人趁匪徒们酒后熟睡之机,磨断绳索,撬开牢门,赶路回到武篆。

    第二天,团局里的匪徒因为他俩逃脱而互相猜疑、斗殴,民团队长黄日青被打瞎了眼睛。而这时候,黄昉日和陆浩仁已在东里屯向拔哥汇报和请示工作。

    黄昉日脱险后几天,按照拔哥的指示,到弄伞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那里,他白天教小孩念书识字,夜晚以教成人班读书为名,召集各弄农会和农军骨干开会学习,这里成了农军和农会活动的中心。后来,黄昉日又转到马品峒,与陆浩仁一起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广西的革命形势出现新的高潮。韦拔群为迎接新的革命任务,在东兰县太平区马纳村召开东兰、凤山两县农民武装大会。黄昉日出席了会议。会上,他听了韦拔群关于整顿发展农民武装的报告,深受鼓舞。会后,黄昉日留在韦拔群身边,协助他做整顿和发展农军工作,并负责太平区农军的组建和训练。

    同年8月,在南宁出席广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的韦拔群给东兰农友写信说:通过党组织做工作,主政广西的俞作柏同意以成立“右江护商大队”名义,拨给东兰、凤山两县农军一个营的武器装备,请速派人前往南宁领枪和受训。

    黄昉日获悉这一消息,极为兴奋,他连夜与陆浩仁等商定人员名单及出发方案,带领太平区的农军不顾烈日和疲惫,乔装昼夜兼程迅速赶到南宁。他们与其他区的农军领到汉阳造的步枪,积极参加训练。经过三周的军事训练后,黄昉日率太平区农军于9月13日返回东兰,并被任命为东兰县农民自卫军第四连连长。不久,黄昉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他又出席了在武篆那伦村召开的中共东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县委委员。

    县党代会后,韦拔群以县军事部主任的名义,命令黄昉日带领第四连农军,攻打太平区。为了弄清敌情,黄昉日亲自潜回太平区附近的环高屯,白天住在装谷子的小木屋里,晚上出来侦察。根据侦察的情况,他组织了40人的砍寨队,于9月16日向太平区民团局发起攻击。200多个团丁死守在寨闸内。黄昉日一面调集火力掩护,一面组织勇猛砍寨闸。敌人见农军攻势凶猛,便“好汉”不吃眼前亏,趁黑夜向板弓方向溃逃。当天,韦拔群率领其他三个连的农军亦获大胜,解放了中和区。

    10月下旬,韦拔群乘胜向全县农军发出了解放东兰县城的命令。黄昉日遵照命令,连夜率领第四连农军从板逢出发,翻高山,攀陡壁,越深峒,于天亮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岩纳,并不顾彻夜行军的疲劳,立即亲自观察地形,制订作战方案,派人将红水河岸边的船只统一收管起来。

    拂晓,韦拔群率领的农军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城下。他一声令下,各路攻城农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县城反动巢穴。在农军的猛烈攻击下,几百名警兵拥着县长向红水河方向逃窜,却钻入了第四连农军的伏击圈。黄昉日当即指挥农军猛冲猛打,敌人死伤数十。反动县长邬尘曼,揣着官印,在对岸民团的援救下,随着残兵赤脚逃脱。

    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刚解放的东兰县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韦拔群率领的东兰、凤山农军,被编为红七军第三纵队,韦拔群任纵队长,黄昉日任第三纵队第三营营长兼第七连连长。

    百色起义后,按照红七军前委部署,黄昉日所在营同第三纵队其他营一道东征西战,先后消灭了恩隆县大土豪谭典章、那地的反动营长韦锦成、百色大地主罗肇修等反动武装,为保卫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地战斗。

    1930年4月,黄昉日接到韦拔群的命令,率领三营七连的指战员从那地县吾隘(现属南丹县)返回武篆。当时,邓小平从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回到武篆,因张云逸率领红七军主力在黔桂边打游击,他便暂留在武篆与韦拔群一起领导土地革命运动。

    “拔哥,有什么新任务?”黄昉日一放下背包,立即来到纵队的办公地点——魁星楼,向韦拔群请战。

    “来,我先带你见一位首长。”

    韦拔群正说着,门口走进一位目光炯炯、穿着灰布军装的年轻人。他就是被壮乡各族人民尊称为“邓政委”的邓小平。

    黄昉日听了韦拔群的介绍后,喜出望外,激动地伸出双手:“邓政委,您好!”

    “昉日同志,你辛苦了!”邓小平紧紧地握着黄昉日的手,敏捷的目光在他身上打量了一下后,微笑地点着头。

    “你的任务,明天带领七连和九连,护送邓政委到河池找张军长。这一带多是白区,敌情复杂,如果通不过,就折回来!”韦拔群吩咐道。

    黄昉日挺起胸膛干脆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

    第二天,东方才泛鱼肚白,黄昉日就率领三营的七连和九连护卫着邓小平出发了。黄昉日亲率七连走在前面,由九连断后。邓小平让他的马驮着东西,自己与战士们一起爬山越岭。路上,他问寒问暖,说说笑笑,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

    当队伍渡过红水河,经隘洞、香河,进入东兰与河池交界的白区时,黄昉日特别警惕起来,行军速度放慢下来。突然,在一个山坡拐弯盘道上,遭遇流窜到这一带的东兰县民团残余武装200多人。敌人埋伏在山路两旁,居高临下,向红军射击,红军处境很险恶。黄昉日沉着地让邓小平和随行的警卫人员隐蔽好,自己在一棵大树后面观察敌情,打算伺机反击。邓小平听了黄昉日的敌情汇报,果断地说:“这是一股受过我军追击,如惊弓之鸟的残敌,战斗力不强,也不会恋战。我们必须以强大的火力猛冲上去,决不能后退!”

    黄昉日按照邓小平的指示,立即在七连挑选30多名身强力壮、武器装备较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第一次从正面猛冲,没有成功,只把敌人压回工事里。接着,他便与排长黄绍权各带十多名突击队员,分别绕道从敌人两侧往上冲,邓小平指挥九连在正面掩护。敌人只顾正面,突然遭到两侧的猛烈袭击,慌了手脚,拔腿就跑。黄昉日率部乘胜追击敌一里多路。邓小平说:“三旺方向还有敌人,不宜再追。”于是,黄昉日率部停止追击。

    当晚,他们在长垴住宿。邓小平连夜召开连长、排长会议,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表扬了黄昉日等同志的英勇战斗精神,然后分析敌情,商定了第二天的行军路线。

    “创造铁的红军骨干”

    1930年10月,黄昉日告别家乡的亲人,随红七军主力踏上北上的艰苦征途。在河池整编中,他担任红十九师五十六团三营七连连长。当时,有些战士留恋家乡,黄昉日便用韦拔群写的诗句“出外干革命,莫要恋家庭”来教育部队。行军路上,他经常用自己的马匹为伤病员驮行李,还带领战士们唱革命歌曲和山歌。

    河池整编后,红七军避实就虚,于11月中旬经宜山县怀远镇,来到罗城县的四把佛子坳。坳两边是险峻的高山,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红军走到坳口,遭桂系军阀覃连芳教导师的截击。这是离开根据地后的第一场恶战。敌人抢先控制了高地,用猛烈的炮火封锁了红军前进的道路。总指挥李明瑞组织红七军发起数次冲锋都没有成功,但他冷静沉着,又命黄昉日率七连攀登荆棘丛生的陡峭高山,绕到敌人后面,抢占了一个高地,正准备发起攻击时,获悉敌韩彩凤部已从右后倒包抄过来,为防遭敌包围,及时果断下令部队撤出战斗,经三防向融县(今融安县)长安镇前进。

    长安,驻有桂系军阀两个师的兵力,白崇禧亲临指挥。红七军于12月初到达长安镇外。黄昉日所在的第五十六团负责攻打驻扎在该镇南面村子里一个团的敌人。开始,大家误认为村子西面有敌人“老虎营”防守,战斗力强,南面必然防守薄弱,便从南面发动进攻。结果,南面敌人暗堡多,火力强,猛攻两天没有攻下。这时,黄昉日认为既然村子南面敌人火力猛烈,西面未必有“老虎营”防守。他便与营长高潮商量,决定由他带领几个人深入村子西面侦察。不出他的所料,那里只挂有一面“老虎营”的旗子,兵力很少。他立即率领七连战士趁黑夜向村子西面发动猛攻,不到一袋烟工夫,就占领了村子西边的山头阵地,俘敌一个排。接着,配合其他连队夹击村子里的敌人。在战斗中,黄昉日的手臂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攻克村子后,又参加攻打主镇的战斗。后因敌韩彩凤部增援,红军便主动撤离长安。途经三江县古宜深山时,遭土匪袭击,三营长高潮不幸牺牲,黄昉日被任命为第三营代理营长。

    红七军辗转到达湖南武岗州(今武冈市),已是雪花纷飞的寒冬。此时,广大指挥员还穿着从右江来时的单衣、短裤。有的草鞋破了,打着赤脚;有的脚上长了冻疮,肿得像大馒头;有的伤口在淌血。但指战员咬紧牙关,迎着寒风前进。黄昉日经常站在路旁,带领大家高唱《国际歌》等革命歌曲或壮族山歌,用呼亮的歌声驱严寒,振士气。

    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和御寒问题,红七军前委决定攻打武岗州。

    武岗州是湘西南的重镇,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地民谣说:“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岗城墙盖天下。”其城墙全是用坚硬的方料青石砌成,厚达三米,城墙外又有资水环绕,形成天然的护城河。黄昉日按照军前委的部署,几次带领突击队,与其他营的指战员一起,披着湿棉被和麻包,架上竹云梯,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弹雨爬墙。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三昼夜。到第四天,因敌人增派何键1万人和两架飞机援救,红军便撤出战斗,折回广西全州。在全州,黄昉日正式被任命为红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三营营长。

    1931年2月初,红七军转战到广东省乳源县梅花村(今属乐昌县)。疲劳的战士们刚刚宿营,就获悉粤军四个团尾追而来,红军被迫与敌激战于梅花村。敌人来势汹汹,采用人海战术,轮番强攻。红七军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四次冲锋。黄昉日沉着指挥,每次都是让敌人靠近到50米、30米时,他才下令反冲锋。子弹打完了,便用刺刀与敌人肉搏,杀得敌人横尸遍野,鬼哭狼嚎。在恶战中,黄昉日的右大腿负了伤,坚持不下火线,一直指挥全营部队冲出敌人的重围。

    梅花村血战后,部队为了尽快实现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的计划,向乐昌方向前进。出发时,黄昉日和其他伤员被留下养伤。但他见留下的伤员多,地方游击队接收有困难,便与几位轻伤员商量,决定追赶部队,继续北上。追赶途中,一位同志的伤口恶化,他便把自己从右江带去的灰马送给那位伤员骑,自己拄着拐棍,咬着牙,徒步追赶。他以坚强的毅力,连续走了一昼夜,终于在乐昌河边,赶上了军长张云逸率领的红五十八团和军部直属队。从此,他带伤跟着红五十八团,转战湘赣边,历尽艰难险阻,于1931年7月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归属红三军团建制。

    不久,黄昉日被派到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在学校学习期间,他提出了“创造铁的红军骨干”的战斗口号,并联系自己几年来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实际,认真学习中国革命问题、苏维埃建设、红军政治工作等革命理论和游击战等军事知识。他善于动脑筋,经常提出问题与其他学员讨论。结业后,被分配到红三军团先后担任第五师十五团团长、第四师参谋长。

    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3年冬,黄昉日担任红四师副师长。这时,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三军团被派往福建泰宁县大洋嶂一带,投入反“围剿”斗争。

    大洋嶂是一个直插云天的百丈高峰,西靠国民党军驻扎的狮子山,两山中间只有一条通往江西苏区的大道,路口有敌汤恩伯两个师把守。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军事路线指导下,红三军团第四师两个团扼守在大洋嶂左右两翼制高点上。

    1934年2月23日,敌人沿泰宁到黎川的公路向大洋嶂红军阵地进攻。黄昉日亲临前沿阵地指挥,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来,敌人出动一个师的兵力和集中三个师的炮火,疯狂轰击红军阵地,整个阵地成为一片浓烟火海,红军工事大部分坍塌,人员伤亡很大,黄昉日也身负重伤。他使劲用左手紧捂喷血的伤口,右手仍高举着手枪指挥前沿阵地的部队英勇作战,他拼命高喊:“同志们!坚决把敌人压下去!”喊声未落,他身子一软倒了下去。这位从农民武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红军优秀的壮族指挥员,在闽西北莽莽的大洋嶂上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为了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默默地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黄昉日牺牲时年仅32岁。

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学基地
红色记忆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 时政热点
  • 领导关怀
  • 政策法规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150776818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