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英雄人物

覃健

发布时间:2021-03-08 浏览量:836 来源:八桂将军风云录
    覃健,原名覃秀华,曾用名谭健。他是长眠在北京庄严肃穆的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区的壮乡骄子。他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原南京军区中将副参谋长。

    命大福大

    1911年4月,覃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板坡村的一户壮族贫苦农民家庭。他上有父母亲和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全家五口人,挤住在三间简陋的茅屋里。家中有薄地五亩,每年租种地主水田十亩。由于地主高利贷盘剥,全家睑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劳累,仍难以维持生计,终年不得温饱。其父覃世烈,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还会做木匠活,每年农闲时就外出给人修房子、做家具,但收入甚微。

    母亲韦氏,是位善良的农家妇女,操持家务。覃家虽然贫困,但全家相处和睦,勤勤恳恳,是板坡村这个20来户农家小村庄中颇有影响的农户。

    覃健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在月子里无钱调养,奶水严重不足,他的身体十分虚弱,近两岁时还不大会走路,长到三岁又害了一场大病,父母认为他难逃厄运,然而覃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村里人都说他命大福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过,由于家贫,病后的覃健没有得到相应的营养补充,长得又黑又瘦,不时还被村童欺负,不愿与他一起玩耍。幼年的覃健非常懂事,他一个人默默地力所能及的活儿,如放牛、砍柴等,从而养成了刚毅、自信的坚强性格。

    1919年,覃健八岁,与他同龄的孩子进了小学读书。覃健渴望也能背上书包,捧起书本,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可是,家里太穷,无钱供他上学,而且家里的两头牛还要他喂养。一天,覃健实在忍耐不住,他硬着头皮向母亲要钱去读书。善良朴实的母亲望着可怜的孩子,泪如泉涌,是呀,他该读书识字了。但去哪里找钱啊!无奈之下,被迫拿一头牛做了抵押,又东凑西借了一些钱,凑够了学费,细心的母亲又想方设法给覃健缝了件黑土布衣服,覃健终于得以上学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覃健虽然年幼,但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而他在学校勤奋读书,回到家又主动帮助父母亲和姐姐做些力所能及的放牛、砍柴等家务,很受老师的赏识和父母亲与姐姐的喜欢。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每逢圩日学校都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以及北伐革命活动,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苛捐杂税等口号。通过宣传活动,覃健开始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逐步认识到贫苦农民只有团结起来参加革命,才能推翻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掌握自己命运的道理。1925年,在小学断断续续学习的覃健,终于小学毕业。由于家里太穷,实在无力支持他继续读书,他只好娺学回家劳动,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深感惋惜。这时,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正如火如荼,覃健毅然投身其中,继而进入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经受锻炼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相继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于失败。以后,韦拔群等右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被国民党桂系军阀通缉,东兰遭到桂系军阀的残酷“进剿”,农民运动惨遭镇压。为了反击桂系军阀的“进剿”,韦拔群将东兰、凤山两县以及凌云、百色部分农军组织起来,编为三个团,统一指挥。

    当时,群众的情绪高涨,他们有钱出钱,有粮献粮,卖牛、卖猪、卖鸡、卖蛋筹钱买枪,支持农民自卫军打仗,保卫家乡。覃健则是这支农民自卫军中年轻的战士之一。在韦拔群的指挥下,覃健在东兰参加了攻打土豪劣绅、反动团局以及反击桂系军阀“进剿”等战斗,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由于农民自卫军的武器多为大刀、长矛、鸟枪以及为数不多的广西造步枪,弹药又少,在敌人正规部队的大规模镇压之下,受到严重的损失。但农民自卫军经一年多的奋力抵抗,农民革命运动由低潮转入高潮。

    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领部队进驻右江,开展工农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为了扩大武装,他们把从南宁带去的武器弹药分发到右江各县,发展农民武装。东兰县农民协会根据张云逸的通知,决定组织一批能吃苦耐劳、身强力壮的农军到百色领枪。覃健知道这一消息后,就兴冲冲地跑到乡农协报了名。到百色领枪要求的条件严格,覃健年龄小,个子不高,体质较弱,并且路途遥远,任务艰巨,父母和农协负责人自然不会同意。于是,覃健着急了。他常听老人说:做事要有一股“牛劲”。对!跟他们“蘑菇!”他对父母以及农协负责人慷慨陈词:“十八女当嫁,十八男离家,我今年都满十八岁了,为什么不让我去?我还是农军战士呢!我要求参加领枪队伍不是逞能显威风,而是要扛枪为人民。”父母亲被感动了,区、乡农协负责人也被他的精神感动了,破例同意了他的要求。

    覃健被批准参加去百色领枪,高兴得像过年放鞭炮一样。但作为父母亲,他们心里却不平静。这是覃健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去领枪毕竟不是像去赶圩那样轻松、自由,而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呀。临行前,父亲为他打了两双草鞋,母亲为他收拾好行装,姐姐听说扛枪肩头痛,就把弟弟穿的衣服在肩膀处补垫了两层厚布。覃健带着亲人的嘱托和乡亲们的期望,和领枪的大队人马一道上路了。从大同乡到东兰武篆,再前往百色,足足有200多公里的山路。艰苦的行军,磨炼了覃健坚强的意志,双脚起了血泡,他一声不哼。到了宿营地,他端来热水,擦脚排水泡。饥饿了就和其他队员一样啃干粮,喝凉水,从不掉队。经六天的艰苦行军,领枪队伍终于胜利到达了百色。到百色之后,领枪地点却又改在100多里外的恩隆县平马镇,于是大家不顾疲劳,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走,赶到平马领枪。领枪那天,身强力壮的大个子自卫军队员领的是机关枪、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覃健因为年纪小,领到的则是一枝德国造的套筒枪和子弹200发、手榴弹四枚。第一次拿到钢枪,覃健高兴的样子就别提了。他把枪擦得铮亮,无论休息或晚上睡觉,枪枝从不离身。

    1929年10月底,覃健在奉议参加了由张云逸指挥的消灭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的战斗,经两天的激战,将敌第三大队主力歼灭。这次战斗的胜利,为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扫清了障碍。以后,农军从奉议回到东兰。这时,中共广西前委派来协助韦拔群工作的李朴、钟鼎在东兰办起了教导队。覃健被选送进教导队学习了一个多月,初步掌握了各种武器的性能、射击要领和如何利用地形地物打仗、放哨等军事常识,开始懂得了什么是国家、阶级以及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任务等马列主义常识。12月11日,覃健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从此,覃健由一名普通的农民自卫军,成为中国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的战士。

    接受审查

    1930年春,红七军第一、二纵队到桂黔边区打游击,第三纵队留守东兰、凤山保卫根据地。这期间,覃健作为一名战士,参加了第三纵队的多次战斗,消灭东兰县红水河以东的反动势力,攻打恩隆县篆里区那坡村民团谭典章所部,解放了七里区,继而在燕峒消灭了大土豪黄梅春,在百色所圩击溃了罗肇高的民团武装,解放了大所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至此,东兰全县各区、乡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从红水河至右江苏区连成了一片。

    是年秋,红七军受“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决定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去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大城市,完成南方革命。红七军在河池进行整编,覃健被编入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三连任宣传员。红七军离开右江苏区远征之后,一路上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特别是在罗城县四把、融安县长安、湖南省武岗等地打了几次恶仗后,没有能占领一座城镇,反而使部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部队由原来的两个师四个团减少为两个团,减员十分严重。红七军前委决定停止攻打大城市,转向江西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合。红七军主力从河池出发时,覃健原任连队宣传员,由于部队作战频繁,第五十六团三连的管理排长在作战中牺牲,覃健奉命代理该职。但他一时由一名战士负责一个连队的后勤工作,确实难于适应,所以工作未能使人满意,因此经常受到连队个别干部、战士的指责甚至讥笑。覃健自小就有个犟脾气,受不了这个气,他一气之下,搁担子不干了。仗又打不好,工作不顺心,覃健曾想离队转回东兰找韦拔群继续当“本地兵”。为此,覃健受到了撤职处分,由排长降为炊事员。

    事后,覃健在营、团首长的耐心教育下,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决心在行军、作战中改正错误实现自己“扛枪为人民”的誓言。在梅花村和抢渡乐昌河的战斗中,他多次出生入死,英勇杀敌,掩护战友,被称为“最不怕死的人”。红七军到达湘赣苏区的永新、莲花地区,覃健调任连队通讯员,以后他参加了茶陵、酃县、永阳、安福等战斗和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在每次战斗中,覃健作战勇敢,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此他由通讯员调任班长。不久,覃健又随部队东渡赣江,参加了高兴圩、莲塘、良村等战斗。覃健知错能改,作战勇敢,服从安排,得到了连、营首长的赞扬。良村战斗结束后,覃健调回连队任文书。同时,经韦在玑、苏振威两位同志介绍,于1931年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步兵科学习,结业后他回连队担任排长。

    1932年2月,覃健参加了著名的赣州战役,担任突击爆破任务。在一个多月的攻城战役中,覃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一次执行爆破任务时,他背部负伤,仍不下火线,坚持带领全然顽强战斗。战役结束后,他又奉命率领该排去医院抢运伤员转移。不久,覃健被调到红三军团政治部支书训练班学习一个月。结业后,分配到红七军司令部任政卫连政治指导员。然而,此时中央苏区开展肃反运动,清除改组派、AB团分子,有人提出覃健在红七军北上途中“搁担子”一事,因此他未到职,即被红七军政治部送到红三军团政治部政卫连任战士,接受组织审查。他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中央苏区北线和东线参加了对敌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历经一年的审查、考察,覃健始终勇敢地战斗,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恩怨,对党、对红军、对人民赤胆忠心,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胸怀。

    覃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终于赢得了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信任。1933年初,组织上对覃健的审查结束,将他由战士改任班长。在参加福建泉上战斗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班长升任排长。不久,他又调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四连政治指导员,后因军团政治部警卫连连长调离,组织上又决定覃健改任该连连长。

    抱必胜信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覃健被编入右路前卫的红三军团,仍任军团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中,覃健非常关心自己的战士,时常把自己有限的粮食送给伤病员吃,并替战士背行李、枪技,总之,连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覃健连长的身影,战士们称赞他是“胜过父母的好连长”。

    由于长途艰苦行军和频繁的作战,部队减员严重,警卫连已不足50人。1935年六七月间,在川康边的毛儿盖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红四方面军有部分人员和武器弹药补充到警卫连。9月,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川康,致使警卫连的战士思想混乱,特别是刚从红四方面军补充来的人员又返回原建制南下走了,留下的人员怎么办?大家议论纷纷。覃健坚定地说,原来警卫连的战士,继续往北走,跟随毛泽东去,毛泽东领导是正确的,跟毛泽东北上没错。1952年在朝鲜战场时,覃健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我当时思想认识也比较模糊,但我是红一方面军的,相信上级党指示是正确的,我就抱着必胜的信念,带领我的连队爬雪山,过草地,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

    由于连队严重减员,影响了执行警卫和作战任务,军团首长决定将政治部警卫连和保卫局合并为保卫队,由覃健任队长,继续北上。到陕北后,红一、三军团合编,红三军团大部改为红一方面军总部,覃健调任总部警卫连连长。

    1935年10月下旬,覃健参加了由徐海东指挥的围攻甘泉城的战斗。在战斗中,覃健作战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战勤任务,战斗结束后,他被提升为总部普卫营营长。

    1936年2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推动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工农兵政府和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织抗日先锋军,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组成,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这时,覃健由红军总部警卫营调到红十五军团,任军团党委委员、作战科科长。覃健对改任作战科科长,认为他不习惯机关工作,业务又不熟悉,怕干不好。这件事给叶剑英参谋长知道后,亲自找覃健谈话。叶参谋长从作战科的工作性质、任务、作用谈到领导工作方法等等,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不懂就问,就学,不学一辈子也做不好一件事,并且还特别指出红军干部不仅会打仗,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指挥打仗。叶剑英参谋长的一席话,打消了覃健的思想顾虑,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不久,覃健随红十五军团西征宁夏,进入安边、预旺堡、同心城等地区,打击敌马鸿宾、马鸿逵部队,为红军筹粮、筹款,并做好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准备。1936年6月,覃健参加了攻克预旺堡的战斗。预旺堡是宁夏南部重镇,有敌人马鸿逵的一支部队据守。城墙四周青砖砌成,高三丈多、宽一丈余,城墙上雉堞林立,敌人居高临下,便于发挥火力。这次攻城战斗,从围城到攻城,前后20余天,俘敌300多人,缴获战马150匹,轻机枪、马步枪、驳壳枪、马刀等武器200余件。而我军伤亡不到20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战后,覃健随部转入庆阳、驿马关一带休整,并奉命调往教导营工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覃健奉命南下增援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动员爱国力量,开展抗日救亡以及扩军工作。

    翌年8月,覃健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学员自已挖窑洞建宿舍,覃健始终以积极苦干的精神参加建校劳动。覃健生前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工程虽然艰巨,但为了争取早日学习,我积极苦干,情绪始终旺盛。在学习期间,他“终日刻苦钻研”。覃健文化基础差,学习中磁到不少困难,但他毫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学习,覃健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从普通班学员调到教员训练班学习。学习结业后,覃健留校担任抗大第四期第一大队二队队长兼军事教员。不久,大队下增设支队,覃健调任第一支队队长兼教员。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抗日前线需要大批军事干部,该期尚未结业,覃健就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1938年7月,覃健奉命离开延安,经河南安阳、汤阴,向山东聊城方向开进。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由覃健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到安阳附近迎接陈赓同志前去统一指挥,援助鲁西爱国人士、国民党聊城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抗日行动。

    反顽惩寇显神威

    1938年9月中旬,在第三四四旅副旅长杨得志的指挥下,覃健率六八八团由晋东南沁水地区进至平汉路东,与第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新一团以及六八九团组成漳南兵团,由王新亭、杨得志统一指挥,南下开辟豫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9月下旬,八路军发起漳南战役。第六八八团在杨得志代旅长的指挥下,歼灭了苏启明、扈全禄等部伪军,给予平汉路两侧邢(台)邯(郸)安(阳)汤(阴)地区的伪匪势力以沉重打击。这次战役中,盘踞在汤阴一带的土匪武装在我军争取下接受改编,但当我主力部队撤离后,其本性不改,竟策划叛变。覃健奉命率领第六八八团进驻该县,智缴该部土匪的枪械,遣散了土匪武装大部分人员,重建了县大队,并从第六八八团派去教导员等领导干部以加强县大队的领导。漳南战役的胜利,基本肃清了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南北数十公里地区的伪军和土匪。同时,还协助中共直南特委建立了安(阳)、内(黄)、汤(阴)等县抗日民主政权,为建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是年11月中旬,范筑先部遭日军围攻,范筑先壮烈殉国,鲁西局势动荡。12月中旬,覃健奉命率第六八八团在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旅长的指挥下,向鲁西行动,进入朝城、阳谷。覃健和团参谋长张池明率领第一营一、二连,赶赴范县、鄄县、濮县,收容范筑先旧部,执行扩军任务。这期间,收容了范部第十三支队。根据旅部指示,将第十三支队和王道平领导的陇海抗日游击队共四五百人,编为三四四旅特务团,覃健任团长,常玉清任政委,张池明任政治部主任。之后,覃健等奉命率部转战于菏泽、东明、曹县一带,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为了建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统一边区抗日武装部队的指挥与扩大部队,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的冀鲁豫支队正式成立。覃健领导的三四四旅特务团被编为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覃健任大队长。

    以后,覃健率领第二大队在曹县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发动和统战工作。在我党地方组织的协助下,争取了国民党曹县县长王贯一,打击了以县党部李文斋为首的反动地主武装。同时,覃健还率领部队攻打曹县东南的封建堡垒高辛庄,活捉了汉奸、恶霸地主高圣君及其豢养的团丁300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长短枪300余枝。并袭击了民权县城北王桥镇伪军据点,歼灭伪军一个中队。接着,在支队参谋长崔田民的指挥下,覃健率领第二大队又攻打了国民党曹县县党部所在地青固集,全歼了县党部地主武装。覃健以多次打胜仗的实际行动,扩大了我军的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月下旬,冀鲁豫支队集第一、二、三大队兵力,从曹县东南出发,远程奔袭日伪军重要据点金乡县城。覃健率领第二大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25日,各大队隐蔽集结于金乡城下,26日零时发起攻击,迅速突入城内,激战四小时,一度占领城关各交通要点。因敌依据坚固工事据守顽抗,支队决定在拂晓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15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缴步枪100余枝。接着,覃健又率领第二大队与兄弟部队一起,于金乡周围地区接连挫败了日伪军的报复与反扑,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冀鲁豫边区人民的抗日信心。

    6月下旬,日军驻曹县司令河野率日伪军300余人,并携带九一式山炮一门,向驻在曹县东南一带的我第二大队进犯。覃健决心在苗堤圈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大队政委常玉清率第二、三营在苗堤圈两侧大堤阻击,大队长覃健则率第一营于敌人前进的路上设伏。因敌人绕道前进,第一营设伏未成,立即改为向敌人侧后攻击,歼灭了敌炮兵,缴获了敌人的山炮。覃健指挥的第一营与常玉清指挥的第二、三营前后夹击敌人,从中午战至傍晚,毙伤俘日伪军200余人,河野仅带30余人狼狈逃回县城。6月30日,在支队司令员杨得志的亲自指挥下,覃健率领第二大队参加了攻打定陶县城的战斗。仅经三个小时的激战,除顽县长姚宗礼及少数骑兵侥幸潜逃外,城内保安武装500余人全被歼灭。攻打定陶县城的胜利,给醉心于反共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以应得的惩罚,使饱受侵害的定陶人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冀鲁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引起了敌人的严重不安和仇视。从6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日伪军调集重兵对我冀鲁豫边区连续进行大规模的“围攻”、“扫荡”,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摧毁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7月1日,冀鲁豫支队于定陶城内召开干部大会,纪念党的18周年生日,同时动员抗日反顽。当日下午,日军一支机械化部队2000余人逼进定陶城。支队立即转移出城投入战斗。覃健率领第二大队在定陶西南许庄寨与敌先头部队遭遇,即对放实施勇猛突击,毙敌100余人,击毁汽车三辆、大炮一门,顶住了敌人的进攻,掩护了支队的转移。之后,覃健率领第二大队从敌人间隙穿过,转移到曹县、单县一带坚持斗争。

    10月中旬,日军对鲁西进行第二次“扫荡”。12日,日军调集汽车100余辆到虞城、商丘,同时增兵曹(县)单(县)据点,企图由陇海路向北出击,“会剿”覃健指挥的第二大队于曹县、单县、虞城、商丘之间。覃健率部在第一、三大队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对进犯之敌予以严重打击,致敌伤亡惨重,从而粉碎了日军的第二次“扫荡”。

    敌人不甘心失败。11月8日,日军又调集津浦、平汉、陇海各线约一个师团的兵力,乘800辆汽车并配备坦克,从菏泽、定陶、考城、长垣、东明等据点兵分八路,对鲁西南我军进行第三次大“扫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冀鲁豫支队各部队迅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转移到敌人的围攻圈外。位于考城、东明间的覃健部队即在孟大天、秦寨集结,准备转移,但敌人已乘100余辆汽车猛扑过来,占领了附近村寨,形势十分危急。覃健当即指挥部队分散隐蔽,待机转移。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于11日傍晚,覃健领导的第二大队避开敌人安全转移。由于我军及时转移,敌军一无所获,敌人的第三次“扫荡”以失败而告终。

    1939年末,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盘踞在冀南地区的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于1940年1月下旬,伙同孙良诚部开始向冀南我军发动武装进攻,遭到我军猛烈还击。2月下旬,覃健率部于固城集、柳格集与敌展开激战,将敌击退。但石友三不甘心失败,又于濮阳以南构筑工率继续顽抗。2月28日,覃健率部突破其防线,一举歼敌一个营,迫使石友三部主力退守黄河东岸。

    1940年4月,覃健改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第五团团长。5月15日,他率部向马山集之顽敌石友三发动攻击,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共歼顽敌2000余人,俘敌500余人。6月中旬,在纵队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指挥下,覃健率领第五团从濮阳一带南进。此时,日伪军2万余人兵分12路,对濮阳、清丰合围“扫荡”。覃健指挥第五团配合新二旅兄弟部队掩护纵队机关跳出敌人包围圈,在鄄城、范县间东涉黄河,经郓城、巨野、金乡、砀山等地,在高寨以南击退敌人袭扰,于6月底在黄口附近陇海路与豫皖苏边区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

    7月中旬,在纵队政委黄克诚的指挥下,覃健率领第五团进军皖东北,进驻双沟镇附近,配合该地区民兵歼灭伪军200余人,镇压了当地头号恶霸王达三,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是年秋,八路军东进部队和苏北新四军在盐城会合后,顽军韩德勤部于西南向我军挑衅,覃健奉命指挥第五团移驻板湖地区,反击顽军的挑衅。

    “皖南事变”后,部队进行改编,覃健改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三团团长,奉命率部进入阜宁东坎集结,开辟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

    盐阜地区是华中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该地区人民群众尚未发动起来,日伪军不时出来“扫荡”,土匪恶霸无恶不作,顽军韩德勤部也不断派遣特务骚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师长提出了“打击日伪,剿匪安民,提高我军声望,取得人民支持”的号召。1941年2月5日,覃健率领第二十三团攻打季家圩的土匪巢穴。季家圩城高墙厚,炮楼林立,壕沟水深丈余,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堡,内有匪首顾豹岑指挥的五六百匪兵据守。覃健经过周密侦察,得知详细内情后,决定组织攻城。为了攻城的胜利,覃健组织各营连队进行战前爆破等训练,并召开党、团员会议,成立突击队。攻城开始后,覃健亲自率领第一营炸开了西北和西南两个城门,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就将土匪武装歼灭于城内,匪首顾豹岑率20余名残匪突围,亦被我后备部队第三营全歼于郊外,匪首顾豹岑亦被击毙,胜利完成了师首长关于彻底歼灭季家圩土匪的作战任务。紧接着,覃健又率第二十三团进军阜宁东北地区剿匪,收缴散兵游勇武装,平息土匪叛乱,为盐阜地区的局面稳定和推动抗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7月下旬,日军独立第十二旅团旅团长南浦指挥日伪军1.7万人,分四路合击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开始对苏北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在第三师的统一指挥下,覃健率领第二十三团参加了这次历时一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我军共毙伤日伪军3800余人,生俘日军14名、伪军官兵800余人,击沉敌汽艇30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此后,覃健根据师首长的指示,率领二十三团深入地方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至10月已在苏北盐阜地区扩建了八个县大队,成立了盐阜区行政公署,共有6300余人枪,成为强大的地方武装。人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八路军、新四军真正是为咱老百姓打鬼子的!”

    1942年春,覃健奉命与金明、张克卒赴淮海区组建淮海军区。当时,淮海区的淮河大队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队伍,共有五六百人枪,各县也有部分抗日武装,但较为零散,战斗力较弱。覃健和金明到职之后,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培训干部,添置武器装备,建立兵工生产基地,同时开展小规模的对敌作战,锻炼了部队。在较短的时间内,淮海军区就在张圩组建起来,覃健任军区司令员,金明任政委。

    1942年4月,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于淮北路西一带配合第四师在反顽战斗中减员较多,为恢复和发展第十旅和淮海地方部队,上级决定由第十旅兼管淮海军区,覃健改任军区副司令员。

    11月中旬,日伪军共8000余人,从涟水、淮阴、新安、众兴等地兵分九路,对淮海区进行大“扫荡”,企图破坏我军区首脑机关和部队。日伪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覃健和军区其他领导同志,面对敌人这次突然的大规模“扫荡”,冷静地指挥部队和民兵沉着应战,阻击敌人的进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覃健果断地组织军区机关人员和地方干部互相配合,分散突围,主动转移,避敌锋芒,使3000余名机关人员安全转移到泗沭,保存了力量。敌人合击我首脑机关失败后,仍不甘心,又组织兵力分30路对我军活动中心区域的张圩、小胡庄等地搜索。覃健指挥部队和民兵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战斗,摧毁了敌人不少据点。同时,发动群众开展破击战,在反“扫荡”中,组织了2万多群众破坏敌人刚刚修筑的公路,使机械化的日本侵略军寸步难行。在战术上,则利用伏击战、袭击战等战术,打击日伪军,致使敌军处处设防,从而分散了兵力,使我军在反“扫荡”中由被动转为主动。敌人反复“清剿”一个星期后,没有什么收获,被迫退踞南新集。

    1943年春,我军将潼阳、宿迁、东海划为一个分区,覃健任分区司令员。由于日伪对淮海区的分割更为严重,“扫荡”更为残酷,斗争形势要求各部队独立、分散作战。淮海军区遂改为军分区,潼、宿、海分区改为第三支队,覃健任军分区副司令员。这时,第三支队四面遭受日伪军和顽军的包围,斗争环境异常艰苦,覃健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狠狠打击日伪军和顽军,保证了我苏鲁交通枢纽的畅通。次年九、十月间,覃健根据中共华中局关于扩大江南解放区,迎接反攻,配合盟军作战的指示,回到淮海分区筹备独立旅工作。

    1945年4月底,独立旅的筹建工作在分区的关怀下,在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从思想上、组织上以及物资上均准备就绪,于5月14日正式宣布成立。将淮海分区所属的第二支队直辖的第四、五、六团三个团,和第三支队直辖的第七、八、九团三个团,以及分区特务营一个连、机关一部分干部共4000余人,按照上级的指示组成新四军独立旅,执行机动作战任务,覃健奉命担任旅长兼政治委员。5月5日,在覃健率领下,独立旅南下皖苏地区,接受新四军第七师指挥,配合第七师作战。第三师师长罗荣桓亲自给独立旅干部作了对顽斗争有关问题的报告,使干部深受鼓舞。在营店过津浦路时,覃健又受到第三师、第二师以及新四军首长的亲切接见及指示,更加激发了战胜困难,完成南下配合第七师作战任务的信心。独立旅全体指战员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行军,行程800余里,于5月23日顺利到达含(山)和(县)地区,与兄弟部队会合。旅部驻扎石涧铺西的夏村,第七师代师长谭希林、政委曾希圣热情接待了覃健等胜利到达的独立旅的领导同志。

    覃健率独立旅南下皖苏,先后进行了十村庙、龙王山、黄狼岗等战斗,歼敌近千人,缴获武器一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进兵我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缩短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10日,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发布进攻命令,限期解除当地日、伪军的武装。11日,新四军第七师命令独立旅攻打天为、襄安。覃健立即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副旅长冯志湘率领第二支队攻打襄安镇,覃健亲率第三支队攻打无为县城。无为县是安徽江北重镇,县城四周有围墙和水壕。在覃健指挥下,第八团攻打北门,第七、九团由西及西北角首先突破无为城防,尔后向城内各日、伪军据点猛烈攻击,经两小时战斗,全歼城内伪大队副以下敌人110人,俘日军一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100余枝。无为县城解放后,城内群众家家户户门上插上红旗,鸣放鞭炮,以示庆贺。接着,覃健又率第三支队乘胜奔赴襄安,增援第二支队攻克襄安。8月15日,长达八年艰难曲折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驰骋华东

    1945年9月21日,覃健接到命令:独立旅立即行动,取捷径到淮阴西北马头镇集结待命。覃健迅速组织召开旅党委紧急会议,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向军、师首长报告。24日,他率领独立旅北返,经巢湖、定远、蚌埠、滁县等地,向淮海区开进,30日回到阔别五个多月的淮海区,受到党、政、军、民各界的热烈欢迎。独立旅回到淮海区后,重归新四军第三师建制。不久,独立旅随第三师北上东北,覃健因在淮海区长期工作,情况熟悉,群众基础好,为便于开展地方工作,覃健被留下坚持淮海区工作。11月,覃健重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

    是年底,国民党军队大举向淮海区进攻,为了加强对敌作战,淮海军分区组建新的独立旅,覃健兼任旅长,统一指挥对敌作战。此时,第四、六纵队北移山东协同兄弟部队作战,苏北地区在国民党军队以及地方民团武装联合进攻的情况下,淮海军分区以及独立旅部队作战频繁。为更有力地打击敌人的进攻,1946年8月,中共华东局指示盐阜和淮海组成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独立旅改为华东第十二纵队第三十五旅,覃健升任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及第三十五旅旅长,并率部参加了盐城战役。不久,为保证主力部队集中机动作战,第三十五旅与淮海军分区分建。覃健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了野战部队与地方部队的分建工作,覃健仍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

    12月中旬,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山东和华中两支大军发起宿北战役。覃健在皂河接受了粟裕亲自布置的作战任务后,率领部队于清江方向至沭阳一线阻击敌人的进攻,保证了宿北战役“正面阻击,两翼夹攻”战略方针的实现。

    1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2月,国民党调集第四十四师等部七个旅的兵力,在地方保安团队的配合下,以淮海区为重点,连续进行“清剿”、“扫荡”。二、三月间,覃健奉命担任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员,指挥第五、六军分区武装,连克东沟、程集、大兴集等据点,歼敌2000余人。四、五月间,第十二纵队主力又击退了敌淮海绥靖区组织的两次大规模“清剿”,并攻克胡集、线集、徐溜等据点,逼退东沟等据点之敌,沟通了盐阜、淮海区的联系。

    1947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成立华中敌后临时指挥部,管文蔚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委,覃健任第二副司令员。当月下旬,覃健率部挥师南下,会同当地武装,向季堡、拼茶、掘港等地发动进攻,敌人随之向北进犯,覃健指挥部队于盐城以南东台地区反击国民党军队第十五师的进攻,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粉碎了敌人的北进计划。

    为了分散敌军兵力,建立和恢复淮南根据地,中共华东局命令第十二纵队陈庆先司令员和曹荻秋政委,率第三十四旅抢渡运河,第二副司令员覃健率第三十五旅乘势向运河一带开展攻势,攻克陆集、仰化集和盐河的古寨、石码,沉重打击了敌保安团队。接着,覃健又指挥第三十五旅抢渡运河,攻打响水,迎接华野东线兵团第二纵队南下华东战场协同作战。

    1948年3月中旬,第十二纵队与韦国清指挥的华野第二纵队在苏北阜宁县会合,覃健率领第三十五旅和特务团及分区各部队,协同苏北兵团的华野第二纵队发起益林战役。覃健奉命率部在益林西南方向约十公里处构筑工事,阻击敌人增援益林城内之敌。敌增援的步兵部队在飞机、火炮的掩护下,疯狂地向我第三十五旅阵地狂轰滥炸,企图突破我阻击防线。覃健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并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前沿阵地了解情况,正确指挥所部反击敌人的多次进攻,保证了歼灭益林守敌王匡旅以及援军一部,这次战斗取得了歼敌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

    6月,覃健升任苏北兵团参谋长,他积极协助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治委员陈丕显制定决策,指挥我军在华中战场作战。7月中旬,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作出华东野战军准备攻取济南、相机歼灭部分援敌的指示。苏北兵团在临沂西部和曲阜东南一线设防,阻击来自徐州方向的敌增援部队。部队没有开进之前,覃健率领兵团机关部分人员先行,经沭阳北至山东临沂西与地方党、政领导进行战前研究和布置支前工作。当韦国清司令员等到达后,覃健作了战前工作情况汇报,他们表示非常满意。9月初,济南战役打响后,覃健率部担负阻击徐州出援之敌的任务。由于苏北兵团严阵以待,徐州出援之敌虽然有蒋介石严令督促,但敌第二兵团尚在鲁西南的成武、曹县地区,第七、十三兵团仍在集结之中,给我主力部队攻克济南赢得了歼敌的战机。9月24日,我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敌重兵设防的山东省省府济南,歼敌11万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

    接着,覃健奉命率部投入三大战略决战之一的淮海战役。作为兵团参谋长的覃健,除了做好兵团司令员、政委的得力助手外,还要具体负责部队的战前训练、拟定作战计划、组织部队协同作战以及通信联络、后方保障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苏北兵团从碾庄进到新安镇、宿迁方向即展开进攻,围歼位于阿湖地区的敌第七兵团。11月初,华东野战军首长命令苏北兵团,南越陇海路经宿迁、大王集、双沟集向徐州东南逼进,威胁徐州之敌与堵截西逃之敌。13日,覃健与其他兵团首长一起,指挥苏北兵团各纵队于宿迁、皂河之间渡过运河,于大王集歼灭了由睢宁西逃之敌第一○七军。下旬,覃健率队进占徐州东南之潘塘镇除山村,威胁东援之敌的右侧,有力地保障了华东野战军主力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1949年1月,苏北兵团配合兄弟部队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击。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夺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军委为了夺取全国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于1949年1月对全军进行统一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八、九、十兵团共四个兵团,覃健调任第九兵团参谋长。第九兵团下辖第二十、二十七、三十、三十三军四个军。部队整编后,覃健参与决策并指挥了第九兵团渡江战役前的准备工作。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谈协定上签字。遵照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的中集团以第七、九两兵团组成,共七个军30万人,在枞阳镇至裕溪口间150公里地段上实施强渡。尔后沿繁昌、宣城、长兴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迅速与东集团会合,截断宁杭公路,割裂宁沪杭地区的敌人,然后予以各个歼灭。4月21日晚,第九兵团和第二十五军作为飞渡长江天堑的第一梯队,冒着敌舰和江防的拦截,首先起渡,覃健亲临前沿指挥,部队迅速占领了一些江心洲,继而在对岸建立滩头阵地,接着向敌纵深推进。敌人的第一线部队虽然负隅顽抗,但由于兵力薄弱;士气不振,在我军强大突击力量的打击下,纷纷溃败,其长江防线迅速土崩瓦解。当日,第九兵团占领铜陵、繁昌等地,负责芜湖城防,顺利完成了渡江战役任务。

    渡江战役胜利后,第九兵团根据总前委的指示,准备攻取上海。覃健与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等一起研究制定解放上海的作战计划。兵团直辖的第二十军、二十七军、三十军、三十一军,和配属的特种兵纵队炮兵第四团,以一部攻打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汇、川沙沿线阵地,切断敌人由上海向东南逃窜的退路,兵团主力则相机控制青浦、松江以西地区,尔后待命由东、南、西三面协同第十兵团会攻上海。

    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14日,第九兵团先后攻占平湖、奉贤、南汇、松江和青浦等地,进逼川沙,威胁上海守敌侧背,敌被迫由市区增调第五十一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以加强防御力量。16日,我军第三十军在川沙东北之白龙港地区歼灭敌第五十一军、第八军全部和第三十七军一部,共8000余人,俘敌第五十一军军长王秉钱。这是上海战役外围作战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给参战各军以巨大的鼓舞。20日,中央军委发布向上海守敌总攻命令。23日夜,我第九、十兵团向上海市区守敌发起总攻。24日,第九兵团攻占浦东市区和虹桥、徐家汇车站。26日,第九兵团率先攻入市区。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第二十一、一三一军等各一部向我军投诚。27日,上海解放,该战役共歼敌15.3万人,缴获各种火炮1370门、各种枪8万余枝、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以及大量装备物资。

    在上海战役过程中,覃健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作战。当部队攻入市区后,他要求干部战士模范执行接管城市的有关政策。他们露宿街头,不进民房,保护爱国民主人士,保护外侨,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爱戴。上海解放后,覃健除了抓好兵团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机关建设外,还负责上海军管会没收委员会的工作,正确地执行了我党、我军的有关政策,为稳定上海局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赴朝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覃健和其他南北转战、久经革命战争磨炼的指战员一样,思念故乡,想念亲人。可是,覃健却非常不幸。

    早在1930年11月,覃健跟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会合中央红军后,其母亲、姐姐和弟弟配合留守右江根据地的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反击敌军的“围剿”,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父亲覃世烈被迫逃往深山躲藏,幸免于难,但因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贫病交加,也于1939年病逝。一家五口人,仅剩下覃健一人了。

    覃健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下来后,他化悲痛为力量,第一件事想的是学习,到军事院校去深造,提高政治、军事理论水平,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但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不仅践踏朝鲜的主权,严重威胁着朝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威胁着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覃健要求学习深造的愿望未能实现。他听从祖国的召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毅然入朝指挥作战。

    1950年10月,覃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协助宋时轮司令员指挥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入朝作战之前,覃健与宋时轮司令员先到北京听取总部的指示,接受入朝作战任务。在北京,他们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朱总司令勉励第九兵团的指战员要敢于在战场上和帝国主义侵略者比高低,为祖国争光,为朝鲜人民、中国人民立功。总司令的教诲,给第九兵团的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11月底,第九兵团第一梯队第二十、二十七军跨过鸭绿江,向东线长津湖地区开进;第二梯队第二十六军在吉林的临江地区待命,担任预备队。兵团指挥部设在当对朝鲜人民政府所在地江界附近的胜芳洞。第九兵团入朝作战之际,正是美军向东西战场发动猛烈进攻之时。覃健参与指挥了长津湖战役。这次战役规模大,时间长,气候环境恶劣,作战异常艰苦。由于兵团指挥所离第一线较远,加上通讯条件差,很难掌握第一线的作战情况,覃健当即组织司令部参谋人员到各军、师、团了解情况,使司令部及时掌握了前线情况,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在我第九兵团的英勇反击下,12月1日,美军第七师、陆一师伤亡惨重,纷纷南逃。第九兵团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乘胜追击,于17日占领了东海岸咸兴港口,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去贺电:“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任务。由于天气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在朝鲜战场,第九兵团作为参战主力部队,担负第一线攻防任务,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覃健与战士蹲坑道,啃馒头,同甘共苦,深受广大官兵的爱戴。

    1951年8月,覃健率部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作战,阻击美军在元山登陆,粉碎了美军企图占领由我军控制的开城地区的计划。

    覃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受到了朝鲜人民和政府的极大尊敬,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特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奋斗不息

    1953年6月,覃健奉命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8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在任职期间,他狠抓部队的军事训练,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在和平环境里,他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雷厉风行的作风,推动军队的练兵热潮。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命令授予覃健中将军衔。1955年至1957年,他又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各一枚。

    1956年8月,覃健进入北京军事学院学习,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在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覃健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军事理论知识,进步很快。当他即将以优秀成绩完成军事学院学业时,肝癌病魔却无情地夺走了这位年轻将军的生命。当覃健将军临终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曾亲往医院探望。1959年7月15日,覃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48岁。

    覃健逝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中将等前往北京医院吊唁并筹办安葬,并由陈毅、叶剑英、张云逸、黄克诚、萧华、刘亚楼、洪学智、许世友、唐亮、韦国清、粟裕、张爱萍、宋时轮、李天佑、李志民、刘震、陈伯钧、谢扶民、吴法宪、莫文骅、甘渭汉、吴信泉、邱创成、覃士冕等24名高级将领组成覃健同志治丧委员会。

    7月18日,覃健中将追悼大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隆重举行。萧华上将、洪学智上将、刘震上将、陈伯钧上将等高级将领和驻京部队200余人以及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朱道夫少将参加了追悼大会和葬礼。彭德怀元帅、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等送了花圈。追悼大会后,覃健同志遗体安葬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覃健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他团结同志,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在上海花花绿绿的世界,他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朝鲜战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身为兵团参谋长,每当有国内赴朝慰问团给第九兵团的慰问品,他首先想到的是前线作战的官兵。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属子女要求非常严格。1954年,覃健携带夫人和儿女从南京军区回广西东兰县老家探望乡亲,要求接待一切从简,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学基地
红色记忆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 时政热点
  • 领导关怀
  • 政策法规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15077681894
返回顶部